说起同名品牌,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新东方烹饪学校和新东方学校,一个培训厨师,一个培训英语,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,却有着一样的名字。在某个领域打出了名气,却在另一个领域受到同名牌子的困扰,新东方并不是唯一的例子,在卫浴行业,也有这样搭上其他行业大牌的“顺风车”。
受同名品牌拖累 大品牌常被“搭便车”
诺贝尔最先是在瓷砖行业中的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名称,就在去年,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不合格商品名单中,诺贝尔品牌赫然在列。然而,上“黑榜”的却是一款坐便器,与诺贝尔瓷砖没有任何关系。
业内人士向小编表示,一般搭便车的都是一些小企业,除非被逼到墙角,一般大牌都会选择选择“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”,然而这次诺贝尔卫企打上诺贝尔瓷砖的便车,直接同名注册就有些太过分。
法律规范不完全 企业维权困难
这种同名不同厂的现象并不少见,但这并不能简单地划归为违规行为。即便两家企业的品牌名称相同,但经营领域并不搭界,企业只要资质材料齐全,按道理并不违反相关规定。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规定,他们只能根据标识高度相近这一点进行维权。
维权成本高、即便打官司也未必能赢,面对这些未知数,多数企业选择了沉默,也正因为如此,那些“搭便车”者得以在市场中肆无忌惮地生存。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,行业内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维权风气,使得企业相互之间此类现象屡见不鲜,且大有“后继有人”之势。